人到三十的年纪,职场上往往不高不低,处于企业中层的位置上。
有许多人都认为,中层是一个比较舒服的位置,既不用像老板一样殚精竭虑、为企业未来走向而熬得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;也不像基层员工一样,为明天的饭碗是否稳固而战战兢兢。 但这些观点在中层自己看来,却是如鱼饮水、冷暖自知。 在笔者的朋友圈里,常常有一些中层对自己的位置感觉忧虑,他们感觉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上:想走,但是很难舍弃自己现在的地位和成就;想留,自己却到了一个天花板的位置上,看不到未来的晋升空间在哪里。 不仅如此,中层还有着他们更为直接的现实困难,有许多在企业里处于中层的部门经理朋友在酒后往往会向我抱怨,不是他们的老板刻薄寡恩、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乱发脾气;就是自己的下属无比蠢钝,经常会惹出一些低级错误让自己收拾烂摊子。 面对这样的问题,中层需要对自己加以审视,修炼自己的领导力。
修炼自己 首先,作为中层要明白,最好的中层不仅需要自己做个“忠臣”,更要做个能臣,做掌握各种中层领导艺术的能臣。只有“忠”而缺少“能”,会让自己永远停留在一个层面上,不能继续升迁。 做到了中层的位置,就不再仅仅是员工那么简单,中层不但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,也要学会协调好部门的利益分配。如果中层领导没有改变自己原来员工时期的工作思维,没有彻底摒除工作上旧的行为模式,就无法适应角色的转变,被领导器重就无从谈起。 所以,中层要改变原有的“流汗”思维,转而修炼自己的领导智慧,提升自己的角色认识能力、目标管理能力、时间管理能力、压力管理能力、沟通能力、授权能力、激励能力、培养他人能力、创新能力、学习能力、团队管理能力、执行力、协作能力等。 有句话说:“将帅无能,累死三军。”只有中层能力过硬,老板才有可能忙里偷闲,基层的工作也才能更易理顺和推进,整个部门的发展才能更健康、更有序。管理学认为,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管理者,至少要做到30%的时间在管人,70%的时间在做事;中层管理者应当一半时间用于管人,一半时间用于做事;而高层管理者应当有80%的时间在管人,20%的时间在做事。 如果中层主管不能做到这些,就不能在下属面前树立起威信,那么整个部门的工作气氛就会变得懒散、敷衍了事,甚至绩效极其低下。
带好队伍 作为中层,不仅要对领导负责、对自己负责,更要对下属负责。因为中层的判断直接决定的下属的方向是否走偏。不仅要对下属进行合理的监控和纠正,也要给下属提供合适的帮助,使他们能够快速成长。 在现实中往往有些中层没有摆正好自己的心态,比较看重“自我绩效”,因此“自我保护”意识较为严重。这些中层认为自己只是打工一族,企业的效益、形象、发展与自己无关,再加上自身心态、素质、观念等因素的制约,喜欢跟下属争利,向领导邀功;而发现问题时,喜欢装聋作哑或者推给下属。这些表现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为自己带来利益,但是最终将会把自己推出集体。 因此,作为中层,要有开阔的胸怀,不能推过揽功,而是要敢于承担责任,善于有功大家分享,充分认识到团队是自己最宝贵的资源。并学习做个开放的管理者,走出企业与个人的发展误区。 此外,作为中层,要不吝于向员工分享自己的经验,主动承担培训员工的责任,及时给予下属鼓励,帮助有潜能的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;当发生问题、工作受到影响时,给予员工好的建议、支持和鼓励、进行双向讨论、培养员工独立作业的能力。同时根据部门的目标,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,主动寻求与下属和其他部门的配合支持,来保障部门目标的实现。 没有完美的个人,但却有完美的团队。只有中层做到了主动、积极、向上,企业才会蓬勃发展,不至于跑偏位置。因此中层要学会保持永远的危机与斗争意识,永远的服从与执行意识,永远的合作与大局意识,以及永远的牺牲与感恩意识。这样,你的职场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顺畅。 |
关于我们|Archiver|盖恩教育中心版权所有 ( 苏ICP备12022628号 )
GMT+8, 2021-3-1 08:55 , Processed in 0.317567 second(s), 12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1.5
© 2001-2010 Comsenz Inc.